本報記者 陳衍水
走進閩北光澤縣群山環抱的十里鋪村,隨處可見嶄新的白墻黛瓦、干凈整潔的村道,一幢幢新房點綴在青山綠水間,一排排智能雞舍的金屬頂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工人們陸續走進“家門口”的工廠,開啟“新農人”一天的工作。
這在8年前是無法想象的場景,那時十里鋪村是當地有名的集體經濟薄弱村,而今,十里鋪村每年村財收入均超80萬元,2024年度村財政收入更是近300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這場蝶變,得益于農行福建分行與圣農集團共同執筆的“共富答卷”。
助力企業打造肉雞產業集群
從1983年圣農集團創立至今,農行福建分行與圣農集團就開啟長達42年的銀企合作。多年來,農行福建分行為圣農集團制定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企業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隨著圣農集團全產業鏈快速發展,我們專門成立‘火鳳展翅’金融團隊,深入分析企業全產業鏈融資中的難點、堵點問題,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全產業鏈支持力度,將圣農集團的‘綠色企業’目標全部列為重點支持對象。”農行福建分行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農行福建分行針對圣農產業鏈上游,以信用證等融資品種提供金融服務,提升結算效率;針對中游,通過流動資金貸款等產品滿足企業資金需求;針對下游,加大研發投入,提供貿易融資等服務,助企業降成本、擴市場、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如今,圣農集團上中下游產業鏈迭代升級,產業觸角向鄉村縱深延伸。
截至今年4月末,農行福建分行對圣農集團的綜合授信額度達40.8億元,有力支持圣農集團肉雞產業鏈發展。

農行服務團隊前往圣農集團廠區實地調查 農行福建分行供圖
銀企“攜手”共筑鄉村振興路
為積極響應“萬企興萬村”行動號角,農行福建分行基于對圣農集團發展的深入剖析,主動作為,為其匹配綜合授信,助力圣農集團在2省3縣109個行政村興(聯)辦企業,為鄉村企業提供全要素保障,開展“村企共建、跨村聯建”,實現鄉鎮增收、村財增量、村民增收。
十里鋪村就是實實在在的受益村。在圣農集團的幫助下,村里創辦“日月興物流有限公司”,專門承接圣農集團的豆油等運輸訂單。十里鋪村還與圣農集團合作,組建鄉村振興公司,依托圣農集團產業鏈,謀劃冷鏈物流園等22個強村富民項目,500多名村民從農民轉型為產業工人,逐漸走上致富路。
農行福建分行則下沉服務,開展黨建共建,為村民提供支付結算、信用貸款等普惠金融服務。
政銀企齊發力助鄉村振興再升級
現已成為“富裕村”的十里鋪村,如何再突破、再提升?為此,農行福建分行與圣農集團攜手創新“政府+企業+金融”協同合作模式,依托圣農集團產業鏈優勢,選定鄉村振興無骨雞爪項目,由圣農集團創始人傅光明為各鄉村貸款購買自動脫骨設備提供資金擔保,并提供流動資金支持;農行福建分行創新“整村授信”“活體抵押”等形式,對各鄉鎮經營主體給予金融服務支持;鄉政府提供用地,通過銀行貸款購買自動脫骨設備;圣農集團關聯企業陸恒集團負責原料采購、生產管理和產品銷售。
在十里鋪村新建的脫骨雞爪廠房里,80臺量身定制的自動脫骨設備正在試生產。陸恒集團子公司光澤恒溢振興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官世峰向記者說:“這80臺設備,一天生產16噸,企業給鄉村創造的利潤是1000元/噸,鄉村每年有近500萬元的收入,還可以解決240人的就業問題。”
政銀企合作協同創新模式,不僅激活了鄉村經濟的內生動力,更是構建了“鄉鎮增收、村財增量、村民增收”的多贏格局。
在農行福建分行金融活水的支持下,圣農集團創新聯農帶農機制,讓村集體跟著辦工廠,服務保生產,將肉雞產業鏈深度嵌入振興鏈,實現鄉村振興從“輸血”到“造血”、從“一企富”到“一起富”。
(通訊員林穎南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