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潔
近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了《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于置換地方隱性債務。此外,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兩者合計,將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輪增量財政政策將取得積極政策效應。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表示,這有助于有效減輕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激發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動力和能力。通過新一輪大規模債務置換,以利率更低、周期更長的地方政府債券置換舉債成本高、周期短的地方隱性債務,五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利息支出。這可以有效減輕地方政府歷史債務包袱,釋放財力空間,從而騰出更多的財力和精力用于發展經濟。同時,向社會各界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此外,有利于暢通地方政府資金鏈條,提升市場活力。
商業銀行作為地方債務的主要債權人之一,此輪債務置換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也受到市場關注。綜合各方觀點來看,新增化債資源10萬億元,在減輕地方償債壓力的同時,商業銀行涉政資產風險逐步化解,利好銀行資產質量改善,將大幅緩解市場對于城投基建類貸款不良暴露的擔憂。
浙商證券研究報告表示,短期來看,地方政府債置換隱性債務資金到位后,會帶來隱性債務對應的項目貸款提前償還,可能會使得商業銀行貸款凈增量減少,部分商業銀行可能會面臨資產荒的壓力。長期來看,地方化債壓力減輕后,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資和消費、科技創新,有利于商業銀行資產更加良性增長。
某城商行華北地區分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短期內能預見的是,此次化債政策對地方及當地銀行有積極影響,可以減輕當地政府債務,有助于提升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化債政策落地,將對商業銀行產生積極正面影響,有助于改善金融資產質量。一方面,改善地方財政負債結構,提升償債和融資能力,部分銀行潛在地方債不良風險降低;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輕裝上陣,更多資源用于發展經濟,利好銀行存款與信貸產品服務需求。同時,政府債券大量發行、債務重組、資產管理等也將拓展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空間。
中金公司分析員林英奇發布觀點稱,本輪債務置換可能小幅降低銀行的利息收入,但能夠降低相關敞口的長期風險,通過改善資產質量、減少信用成本的方式能夠基本對沖凈息差下降的影響,也能夠節約資本消耗。
從機構調研的情況來看,海通國際近期調研了3家農商行、3家股份行、6家城商行,銀行普遍認為化債對其影響不大。有影響的銀行表示,凈息差影響僅2BP(基點),或者化債高峰期已過。
海通國際研報表示,在總體化債額度有限的情況下,將優先以低利率置換信用風險高的部分。從銀行業績的角度,這既減少了減值損失,同時在信貸需求有限的情況下,保留了高質量的利息收入,在資產質量和凈息差兩方面形成支撐作用。